2025年,杭州市司法局按照“1+6+X”总安排,以接续攻坚高分创成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为目标,大力实施“法固根本、法护营商、法稳基层、法筑平安、法惠民生、法治铁军”六大改革行动,创新打造一批全国领先、全省示范、有辨识度、有影响力的改革创新成果,以更高水平的司法行政和法治杭州建设新实践新业绩,为杭州争当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提供最优法治服务和最强法治保障。
一、接续示范创建,建设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城市
全力打赢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攻坚战,强化工作协同,凝聚全域创建工作合力,同步强化宣传引导,力争高分创成。深化实施习近平法治思想循迹溯源工程,打造更多习近平法治思想“八进”实践范例。狠抓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落实落地,启动研究新一轮法治杭州建设五年规划,制定并实施年度涉外法治十大重点项目,推出更多涉外法治服务产品。
二、坚持法固根本,巩固强化法治风险防范体系
创新“小快灵”立法杭州样板,深化立法工作全过程人民民主,做到精准立项、精心起草、精细审查。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修订,低空经济产业及交通管理、全民健康促进、水上交通、房屋拆除施工安全监管等特色立法项目。持续推进重大行政决策管理数智赋能,升级重大行政决策管理数字应用系统,推动与政务公开平台实现数据贯通、业务协同,实现目录清单、意见征集、结果公示等关键环节“一键公开”功能。迭代重点产业风控法务指引体系建设,聚焦杭州新兴领域、涉外领域,加快制定“一业一册”法律风险防控法务指引。优化企业风控法务服务中心功能,推广“预约式”指导与跨部门“一次性上门”服务。
三、坚持法护营商,有机贯通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与服务
围绕多头重复低效检查、乱处罚乱罚款、执法推诿不作为等重点难点问题,全方位、深层次开展行政执法监督。开展涉企行政检查专项督察,助力实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健全企业诉求反馈响应机制。推进行政执法包容审慎监管,拓展首违不罚、轻微免罚事项清单。推进行政执法态势分析。实施法治化营商环境“企业有感”专项行动,纵深推进涉企法治服务增值化改革,全面推进企业法治服务专区建设,推动涉企法治服务“一件事”向“一件难事”“一类事”深化。针对涉企矛盾纠纷,充分发挥市场化调解、仲裁、行政裁决、公证赋强等作用,便捷高效解决企业后顾之忧。
四、坚持法稳基层,法治支撑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
加快多元调解创新赋能,深入推进“抓源促治、强基固本”三年行动,加快全省调解标准化、专业化和国际化改革试点在杭落地,完善矛盾纠纷多元调解、闭环处置机制和流程。加快商事调解筑基提能,促进民非调解组织健康发展,培育20家左右示范性民非调解组织。打造“律师调解市场化2.0版”,进一步擦亮杭州金名片。加快行政复议集成供能,聚焦打造全国一流行政复议局,推出一批行政复议“揭榜挂帅”项目,探索建立杭州市行政复议证据规则,全力提高办案质效。持续推进司法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启动实施司法所长能力提升“星火计划”,继续培育司法所“蓝阵地”品牌、推广“先来这”小程序,以“枫桥式”司法所为建设标准,切实增强司法所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五、坚持法筑平安,纵深推进司法行政刑罚执行一体化
(略)
六、坚持法惠民生,迭代普惠高效便捷法治服务体系
加快“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提质扩面,进一步织密立体化服务网络,全力承接“智慧法援”司法部试点任务,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规范公共法律服务志愿者服务管理,创新公共法律服务产品,不断提升暖新护新、扶弱济困法治温度。深化法律服务标志性品牌建设。推动制订出台支持律师、仲裁事业高质量发展,发挥律师矛盾纠纷化解作用等文件,深入实施国际一流律所、仲裁机构培育工程,打造一批具备高端法律服务能力的本地规模强所,引进入驻一批外地优质律所。打造“八五”普法精品工程。创新改进法治宣传教育方法路径,主动融入基层治理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江南水乡文化、宋韵文化、法治文化等有机融合,推动法治文化创新发展。深化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普法达人、法律明白人,圆满完成“八五”普法规划任务。
七、锻造法治铁军,奋进新时代建功新征程
大力弘扬“六干”作风,全面实施“十大政工项目”,一体推进巡察问题整改、专项整治深化、党纪学习教育长效。抓理论武装,始终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健全落实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抓党建融合,迭代优化“B+T+N”党建工作体系,提升“党熠杭司 法泽民心”品牌,加快律师行业党建品牌化、公证行业党建精细化、司法鉴定行业党建规范化。抓人才强基,一体建强高素质干警队伍、高水平创新型法治人才队伍、高素养基层法治工作队伍。抓本领养成,优化完善杭司干部链式培养计划。抓勤廉并重,推动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严管厚爱激励共发力。
政府信息公开
规划总结
索引号
002491034/2025-00034
发布机构
备注/文号
登记号
杭州市司法局2025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 2025-03-20 09:41:48
浏览次数:
2025年,杭州市司法局按照“1+6+X”总安排,以接续攻坚高分创成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为目标,大力实施“法固根本、法护营商、法稳基层、法筑平安、法惠民生、法治铁军”六大改革行动,创新打造一批全国领先、全省示范、有辨识度、有影响力的改革创新成果,以更高水平的司法行政和法治杭州建设新实践新业绩,为杭州争当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提供最优法治服务和最强法治保障。
一、接续示范创建,建设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城市
全力打赢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攻坚战,强化工作协同,凝聚全域创建工作合力,同步强化宣传引导,力争高分创成。深化实施习近平法治思想循迹溯源工程,打造更多习近平法治思想“八进”实践范例。狠抓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落实落地,启动研究新一轮法治杭州建设五年规划,制定并实施年度涉外法治十大重点项目,推出更多涉外法治服务产品。
二、坚持法固根本,巩固强化法治风险防范体系
创新“小快灵”立法杭州样板,深化立法工作全过程人民民主,做到精准立项、精心起草、精细审查。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修订,低空经济产业及交通管理、全民健康促进、水上交通、房屋拆除施工安全监管等特色立法项目。持续推进重大行政决策管理数智赋能,升级重大行政决策管理数字应用系统,推动与政务公开平台实现数据贯通、业务协同,实现目录清单、意见征集、结果公示等关键环节“一键公开”功能。迭代重点产业风控法务指引体系建设,聚焦杭州新兴领域、涉外领域,加快制定“一业一册”法律风险防控法务指引。优化企业风控法务服务中心功能,推广“预约式”指导与跨部门“一次性上门”服务。
三、坚持法护营商,有机贯通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与服务
围绕多头重复低效检查、乱处罚乱罚款、执法推诿不作为等重点难点问题,全方位、深层次开展行政执法监督。开展涉企行政检查专项督察,助力实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健全企业诉求反馈响应机制。推进行政执法包容审慎监管,拓展首违不罚、轻微免罚事项清单。推进行政执法态势分析。实施法治化营商环境“企业有感”专项行动,纵深推进涉企法治服务增值化改革,全面推进企业法治服务专区建设,推动涉企法治服务“一件事”向“一件难事”“一类事”深化。针对涉企矛盾纠纷,充分发挥市场化调解、仲裁、行政裁决、公证赋强等作用,便捷高效解决企业后顾之忧。
四、坚持法稳基层,法治支撑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
加快多元调解创新赋能,深入推进“抓源促治、强基固本”三年行动,加快全省调解标准化、专业化和国际化改革试点在杭落地,完善矛盾纠纷多元调解、闭环处置机制和流程。加快商事调解筑基提能,促进民非调解组织健康发展,培育20家左右示范性民非调解组织。打造“律师调解市场化2.0版”,进一步擦亮杭州金名片。加快行政复议集成供能,聚焦打造全国一流行政复议局,推出一批行政复议“揭榜挂帅”项目,探索建立杭州市行政复议证据规则,全力提高办案质效。持续推进司法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启动实施司法所长能力提升“星火计划”,继续培育司法所“蓝阵地”品牌、推广“先来这”小程序,以“枫桥式”司法所为建设标准,切实增强司法所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五、坚持法筑平安,纵深推进司法行政刑罚执行一体化
(略)
六、坚持法惠民生,迭代普惠高效便捷法治服务体系
加快“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提质扩面,进一步织密立体化服务网络,全力承接“智慧法援”司法部试点任务,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规范公共法律服务志愿者服务管理,创新公共法律服务产品,不断提升暖新护新、扶弱济困法治温度。深化法律服务标志性品牌建设。推动制订出台支持律师、仲裁事业高质量发展,发挥律师矛盾纠纷化解作用等文件,深入实施国际一流律所、仲裁机构培育工程,打造一批具备高端法律服务能力的本地规模强所,引进入驻一批外地优质律所。打造“八五”普法精品工程。创新改进法治宣传教育方法路径,主动融入基层治理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江南水乡文化、宋韵文化、法治文化等有机融合,推动法治文化创新发展。深化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普法达人、法律明白人,圆满完成“八五”普法规划任务。
七、锻造法治铁军,奋进新时代建功新征程
大力弘扬“六干”作风,全面实施“十大政工项目”,一体推进巡察问题整改、专项整治深化、党纪学习教育长效。抓理论武装,始终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健全落实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抓党建融合,迭代优化“B+T+N”党建工作体系,提升“党熠杭司 法泽民心”品牌,加快律师行业党建品牌化、公证行业党建精细化、司法鉴定行业党建规范化。抓人才强基,一体建强高素质干警队伍、高水平创新型法治人才队伍、高素养基层法治工作队伍。抓本领养成,优化完善杭司干部链式培养计划。抓勤廉并重,推动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严管厚爱激励共发力。